雪灾
常规的温室,从结构上来说,抗雪能力是非常有限的。但咱们有个“长处”——保温性相对建筑而言不太好。传热太强,把雪给融了,以水的形式排出了一部分,减少了积雪对温室的影响。但是短时强降雪还是很有破坏力的。对于有较大降雪的地区,温室设计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。
一、合理设定雪载。大的温室结构会影响温室采光。因此,温室不宜为了考虑雪载而盲目加强结构。
二、注意节点设计。设计时应对雪载分布有明确认识,在结构受力节点应当加以留意,避免出现大雪载下节点失效引发的结构破坏。
三、注意风雪复合条件下雪载分布。例如,有些温室会与附属建筑相连,附属建筑建议一般不要高于温室。因为风雪复合条件下,很容易在建筑和温室的连接点形成很厚的积雪,这可能会造成局部荷载超限。
四、注意温室
天沟长度。在大积雪条件下,有可能需要人工除雪来保证结构安全,人工除雪只能顺着天沟方向除,如果天沟方向太长,会降低人工除雪效率。过长的天沟也会影响融雪系统排水效率。
五、尽量采用融雪方式。目前,尚未见到有适合温室使用的除雪机械问世(和一些朋友探讨过设计这类机械的可行性,受限于温室结构的特殊性,这类扫雪机的设计有些困难,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)。因此,融雪管加人工除雪成为应对大雪的唯一方式。人工除雪是比较危险的工作,非万不得已尽量不采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融雪管的散热量,融雪管的位置都非常重要。设计错误都会对融雪效果产生不利影响。另外融雪管的循环系统应该独立于采暖系统之外。除了便于开关控制外,融雪管需要较高的进水温度,而有些作物的采暖设计为了避免灼伤作物,进水温度设计的都比较低。
涝害
涝害不但会引起地基土质松软,引发结构垮塌外,后续的影响也非常严重。例如,作物死亡、病原体和蚊虫滋生、污染、土壤条件变差等等,造成温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复种。俗语云——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身处低洼处自然容易受到涝害侵袭。一来低洼处容易积水,二来低洼处不易排水。
对于涝害,一般还是从规划设计阶段入手,即选址不要选地势低洼处,温室内地坪标高要高于温室外,园区排水要顺畅,暗埋排水管路排水设计能力要充足。对于强降水高发地区,要考虑园区排水系统将水排入哪,如果园区排水是排入另一个排水系统中,例如市政排水管网,那么还要考虑这个管网的接纳能力。对于一个大型园区而言,人工湖、景观河道、雨水回收池可以作为园区降水的接纳暂存系统,以此降低园区对排水系统的依赖。人工湖或雨水回收池应位于园区标高最低处。
另外,就是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,尽量少破坏园区原有土地自身的涵蓄能力。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,无形中会大量减少可以涵蓄雨水的土地面积和植被,这些都是可以帮助蓄积雨水的因素,重新绿化的区域需要一定时间(有可能是若干年)才能恢复涵蓄能力。因此,园区设计可以尽量减少地面硬化区域的面积,尽量保留原有植被。
火灾
温室被天火袭击的可能性比中彩票还低。火灾只能靠平时的预防,严格遵守消防规程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消防学习和消防演练是必须的,充足有效的消防装备也是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的基本保证。
现代连栋温室单栋面积都比较大,结构基本是热镀锌钢和铝合金型材。钢材虽然看似坚硬,但是在烈火中物理性质会发生很大变化,屈服强度下降很快。图中的桁架在经历大约半个小时的火灾后变得如面条一样,结构完全失效。镀锌层也氧化剥落。聚碳酸酯板则表现出了离火自熄的特性。铝型材也受热变形,甚至受热熔化。各种材料中燃烧较快的是遮阳幕布。遮阳幕布是由可燃材料编织制造的,其材料薄,空气接触面积大,火灾发生时,会快速过火。欧洲很多国家立法规定温室遮阳幕布(特别是内遮阳)应当安装或间隔安装具有一定防火等级的幕布,以防止火灾快速蔓延。
其他自然灾害由于发生的概率比较小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预防自然灾害风险,减少自然灾害损失,一开始的选址就决定了至少五成,其后的规划设计又占了差不多三成。需要承认的是,有些情况园区经营者并不能预想到,比如选址时当地并没有某种地质灾害风险,但多年后,由于第三方的人为因素(例如开山、工程建设、山地耕作、尾矿堆填等等)形成了新的灾害风险源。这时,除了自求多福以外,如何制定减灾措施就非常重要了。